虽然法律规定如无特殊约定,男女双方婚后所得的财产为,需要按照共同财产进行处分,但实际上在日常的婚姻生活中,夫妻两人对财产的处分并经常分得那么一清二楚,一方处理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共同财产,有时候并不一定会跟另一方商量并征得对方的同意。在双方闹时,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私自处理共同财产的纠纷出现较多,而这种私自处分财产的行为往往也成为一些人在离婚前转移财产的途径。
现实困惑杨某与袁某自2011年,婚后双方没有对进行特别的约定,但是两人在实际生活中,各自的收入都归自己自由支配,双方对各自的财产支配没有异议。
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杨某和袁某两人于2013年各用自己的收入买了两辆价格为40万元的汽车,两辆汽车分别登记在各自的名下。2014年双方感情破裂,总是吵架。2015年2月,杨某在未告知袁某、未征得袁某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登记在他自己名下的汽车以三万元的价钱转让给了自己的一个客户张某,并办理了。张某在购买杨某汽车的时候,查看了车辆的权属证明资料,确信车主是杨某,也对杨某与自己的妻子袁某在闹矛盾的事情全然不知。
2015年4月,杨某提出要与袁某离婚,袁某同意,并要求分割双方的共同财产。在分配双方财产时袁某才发现杨某购买的汽车已经被他私自卖掉,袁某认为这辆车虽然登记在杨某名下,但却是婚后购买,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杨某以三万元的低价卖给他人,有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嫌疑,于是向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认定杨某卖车的行为无效。《》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处理权”,此处“平等处理权”如何理解,在《民法典》里有明确规定,如果是因为夫妻因日常需要而处分共同财产,一方无须征得对方同意,如买菜、为家里买电视机或空调、交物业管理费、给孩子交兴趣班辅导费等,这些日常花费均是为了家庭的支出需要支付的费用。但是如果夫妻一方不是因为夫妻日常生活需要而对财产进行处分,就需要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如出售房屋、夫妻两人共有的一方将股权抛售等。但是往往会有一方私自处分的现象,如果未征得同意而处分了财产,而第三人对夫妻之间的情况不知情或者有理由相信一方有权处理财产,则处分财产的行为有效,另一方即便事后不同意处分行为,也无权对抗第三人,在本案中,袁某必须拿出证据证明杨某与张某串通,卖车的目的是离婚前转移财产,否则她主张杨某的卖车行为无效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张某买车并非故意与杨某串通,属于善意第三人,法律对善意第三人是予以保护的。如果法院判决杨某的卖车行为无效,便要撤销杨某与第三人张某的汽车,汽车要还给杨某,这样做显然无法保障第三人张某的权利。至于杨某卖出的汽车,虽然这辆车登记在杨某自己名下,但该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且卖一辆汽车并不能认定为“夫妻因日常需要而处分财产”,所以杨某卖车之前应该先征得袁某的同意。事已至此,袁某作为夫妻一方的受害人,虽然不能要求返还汽车,但是可以要求杨某进行赔偿,折旧价高于卖出价的,可以要求按照折旧价赔偿,若卖出价高于折旧价,则可以要求按照卖出价赔偿
本文由入驻华律自媒体作者撰写发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凡注明原创的文章,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的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咨询时请说明来自于华律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