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部法律剧支棱起来了,这部由最高法监制的电视剧《底线》正在热播,开播以来频上热搜,谈论度居高不下。
剧里关于再审案引起了网友热议:离婚案一审,孩子因为“特殊”原因选择妈妈,导致案件再审改判,孩子本身的意愿对于权的归属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剧里由靳东饰演的方法官在判决一起夫妻离婚案时,由于夫妻两人声嘶力竭,在法庭大打出手,吓得孩子嚎啕大哭,方法官见状只能无奈又心疼地抱起孩子,默默安抚哄睡。
一经播出,抱着哭闹孩子哄睡的法官戳中了大家的心窝子。
男女双方同意离婚,却对孩子的抚养权争执不下,双方都称自己更爱孩子,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多么滑稽可笑的一幕:为了孩子的抚养权争得头破血流,口口声声自己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双方却没有一个人关心孩子此时的情绪,也不管这一幕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里创伤。
本案一审时法官询问孩子意愿,想和谁一起生活?孩子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跟妈妈”!
考虑到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并无太大区别,出于尊重孩子本身意愿的想法,法官将孩子判给了妈妈。
本来到这剧情就很简单,皆大欢喜。
但随后,父亲在一次探望孩子时将其藏了起来,并投诉法官,要求案件再审。
案件再审时孩子当庭反悔,称想和奶奶一起生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审开庭前,母亲带着孩子去了一趟游乐园,许诺“只要跟着妈妈,就会天天带你去游乐园”,以此引诱孩子撒谎,选择自己,争取抚养权。
再审开庭前,孩子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可能略微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承认了一审时对法官撒谎了:法官叔叔,我撒谎了,我想跟着我奶奶。
原来由于父母的工作特殊性,孩子一直都是跟着奶奶生活,与奶奶感情较深厚。
法官在了解实情后,将孩子抚养权改判给父亲。
站在案件里每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母亲没有错,她只是想一直陪伴儿子,所以以游乐园诱导儿子选择自己。
儿子没有错,他还是个孩子,他的年纪和经验还不能判断这次撒谎会带来什么后果。
法官更没有错,他不知道孩子撒谎,尊重孩子意愿判给妈妈。
孩子的意愿对于判决结果这么重要吗?
根据《》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
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的抚养问题,父母双方协商不成的,应当尊重该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
可征求该子女的意见,子女想跟谁,抚养权大概率就会判给谁。
在征求子女意见时,法院会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适用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让子女在法庭上单独接受询问,法院会考虑尽量不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但是,如果子女愿意跟随其生活的一方曾经对子女实施过暴力伤害或者有过严重的婚姻过错时,法院也有可能将子女判归另一方。
1. 良好的教养素质,对孩子言传身教;
2. 非监护人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温馨陪伴;
3. 双方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体面分开。
离婚并不是一场战争,必须争个输赢,孩子也不是战利品。
双方争取抚养权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为了孩子,其实我们可以和平地握手说再见,即使不再是亲密的爱人,也是有枢纽联系的家人。
本文由入驻华律自媒体作者撰写发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凡注明原创的文章,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的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咨询时请说明来自于华律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