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
国家宣传周
让我们跟着信之源的律师们
一起来学习如何
预防电信吧!
它是指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中奖、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1.“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
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墙”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此类诈骗犯罪的侵害对象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作案时间段一般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11时至16时(此时老年人独自在家情况居多),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使用的电话多为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2.“网银升级”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客服向事主发送短信, “尊敬的网银用户,你的中行e令将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www.×××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详询95×××(中国银行)” 。
在事主登陆短信提供的网址,并根据页面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随机生成的中行e令卡后,发现其银行卡上的存款全部被转走。
犯罪分子以网银升级为名,诱骗受害人登陆短信上的钓鱼网站,从而盗取受害人的网银用户名、密码以及动态口令,达到诈骗的目的。
3.“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百货、××大酒店)刷卡消费×××元,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4.“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或参与某活动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好处费、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费用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5.“汇钱救急”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01:妥善保管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04: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05: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以上的
常见诈骗形式以及“反诈宝典”
您都了解清楚了吗?
这么重要的消息,
赶快转发给更多的小伙伴吧!
本文由入驻华律自媒体作者撰写发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凡注明原创的文章,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的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咨询时请说明来自于华律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