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泽执律师事务所-顾大林律师
对于执行律师而言,当被执行人同意和解协商时,案件通常都有了重大进展,这也意味着案件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
此时执行律师更加需要全力以赴,在接下来的和解谈判与履行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当事人顺利收回债权。而拟出一份合格的执行和解协议,则是和解阶段的第一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作。我们认为,遵循一定的策划思路,更有助于我们写出一份合格的执行和解协议。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书写和解协议的三个准备步骤,可供大家参考。
在提笔写和解协议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协议包含的核心事项,以及通过这份协议,当事人可实现的主要权益。通常情况下,一份合格的执行和解协议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事项:
基于第一步提炼的核心点,接下来我们便可针对性地准备素材资料进行充实,举例如下:
1. 债权金额素材
原债权金额较为确定,通常我们会根据有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进行计算,截止日期为协议签署之日。
和解债权金额则需要我们与申请人核实,同时我们还需核对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书,查看执行申请有无漏项,计算原债权金额与和解债权金额之间的差距之后,向申请人告知和解对其权利的影响。
2. 清偿方式素材
在与申请人核实和解债权的清偿方式、清偿期限时,我们还需注意履行方式的可行性(如果是以物抵债的话,要慎重处理)与表述的准确性。另外我们还需核实有无其他附随义务,比如是否中止执行、解除查扣冻等强制措施,或其他协助义务。
3. 法律法规素材
执行和解协议通常会涉及一些法律法规,所以我们应提前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如《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完成以上基础工作后,我们要考虑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保障债务人按约履行和解协议?如果不履行,怎么保护申请人的权利?能否运用日常交易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果能,又各自有什么优势和相应的弊端?我们在日常交易中,为了保障交易安全可能会单独或联合采取以下做法:
接下来,我们逐一讨论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与利弊。
1. 约定违约金
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和解规定》)第一条之规定,和解协议可包含的内容未受明确限制,且《执行和解规定》第九条赋予了执行和解协议的可诉性,即认可和解债权作为新债理应包含债的全部要素,当事人可以在和解协议中约定未按约履行和解协议的违约金,在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申请执行人要么选择申请恢复执行原法律文书(执行原债权),要么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和解债权)。
仅当申请执行人主张和解债权时,才能主张不履行和解协议的违约金。如被执行人已无履行能力,或能力较弱,再诉讼主张违约金就得不偿失了,约定违约金纯属安慰。
2. 约定担保条款
依《执行和解规定》第十八条之规定,执行和解协议中可以约定担保条款。但仅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法院才可依申请执行担保财产或保证人的财产: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需要注意满足形式与实质要件,在担保条款中载明“担保人承诺在被执行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时自愿接受直接强制执行”并共同向法院提交执行和解协议或由担保人另行出具承诺书给法院,载明前述内容(注:应依《物权法》《担保法》办理登记)。否则,申请执行人必须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提起诉讼,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才能执行担保财产或执行保证人的财产。债务人不按约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有两个选择:
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执行担保财产或担保人财产;
提起诉讼,以被执行人和担保人为被告主张和解协议确定的新债权、担保物权。
3. 债务加入
依《执行和解规定》第一条之规定,和解协议可以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第三人向执行法院书面承诺自愿代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第三人为被执行人,在承诺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采用这种方案,债务人不按约履行和解协议,申请人便有两个选择:
这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利。
由上可知,约定担保条款或第三人债务加入,在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促进交易安全方面具有积极价值,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不是所有的案件被执行人都能够提供担保物、担保人或债务加入的第三人。
在具体的案件中,执行律师需综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最为适合的救济方案。
比如我们春节前的一个执行案件,就同时具有约定担保条款和第三人债务加入的条件,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我们选择了第三人债务加入的方式作为救济方案,效果还不错。
做完了前面的准备工作,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提笔,
开写。
本文由入驻华律自媒体作者撰写发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凡注明原创的文章,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的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咨询时请说明来自于华律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